《追新聞》同《光傳媒》上周宣布合併,連日嚟唔少中外行家有報道,阿絲尤其欣賞幾篇評論,對2025年香港有深遠意義,值得大家反思。
當中《大公報》評論尤為出色,標題「反華網媒整合謀不軌 堅決懲治不容為禍香港」,配紅色小畫家風格交叉圖片,非常吸睛。文章指《國安法》後,反中媒體大洗牌,「化整為零」打游擊戰,近年政治風波背後有其煽風點火。
評論話合併有兩大圖謀:一係資源整合,二係整合輿論力量,「準備新對抗」。又指《追光者》眾籌400萬係「迷惑外界」,「淡化實力」、「掩飾財源」,仲話佢哋團隊已接近《立場》規模,根本「奇貨可居」唔可能無資源。
阿絲真係感動到喊出嚟!居然有人覺得我哋係「奇貨可居」,希望大家都信我哋嘅專業,我哋一定唔會令大家失望。
|時間點成立係「司馬昭之心」? 發動「軟對抗」?
評論又話,新平台目的唔係做新聞,而係「配合反華勢力」,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戰,成立時機係「司馬昭之心」。而時間點係乜?評論指「香港正進入由治及興階段」,民情容易被挑動,炒作新聞會打擊信心。下半年有全運會、立法會換屆,呢個時候搞平台,就係「整合反中宣傳勢力」,發動新一輪「軟對抗」。
阿絲都想喊,《光傳媒》過去努力報道立法會,但讀者對立法會無興趣,亦有網民話唔想睇。我哋都唔知點進行所謂「意識形態」戰,希望評論作者不吝賜教,點先可令香港人重拾對政治新聞興趣?
|具群眾基礎?煽動年輕人?對國家發動「立體攻擊」?
《追光者》除獲《大公報》青睞,《巴士的報》同《橙新聞》都點名關注。《巴士的報》話三大「黃媒」借新檔口「還魂」,指內部有《蘋果》《立場》前編採,甚至被通緝人士,咦?黑人問號。
又提練乙錚係顧問,仲串錯Steve Vines做Vince。《橙新聞》則話平台針對港府、針對國家,海外營運避開《國安法》,為未來「硬對抗」埋下伏筆。
評論更話「媒體組織具群眾基礎、可煽動年輕人、散播謠言,對國家及特區輿論攻擊」。阿絲表示:言重了,多謝賞識。仲提到海外媒體行動係「立體攻擊」,政府要警惕,維護國安同特區穩定。
阿絲孤陋寡聞,對「硬對抗」「立體攻擊」所知有限,日後還請多多指教,就此告退。
#追光者 #硬對抗 #光傳媒 #追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