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家傳媒及記者被稅局查稅 記協主席交代事件|媒體創辦人 員工 獨立記者 自由身記者 無一倖免 20250521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live/gPuZWGifHK ... H_W4VF20Cl
多家傳媒及記者被稅局查稅 記協主席交代事件|媒體創辦人 員工 獨立記者 自由身記者 無一倖免
Re: 多家傳媒及記者被稅局查稅 記協主席交代事件|媒體創辦人 員工 獨立記者 自由身記者 無一倖免
至少8媒體或機構被稅局追7年前税 記協質疑欠理據如同未審先罰
https://bit.ly/44IclRu
https://bit.ly/44IclRu
Re: 多家傳媒及記者被稅局查稅 記協主席交代事件|媒體創辦人 員工 獨立記者 自由身記者 無一倖免
【8傳媒機構20名記者及家人被查稅】
【「離奇指控」層出不窮】
詳細報道
https://ca.rfa.org/hong-kong-hkja-tax
記協於周三(21日)召開記者會,指出自2023年底開始,有至少8個新聞機構、平台或團體,以及有20至記者或其家人,被稅務局審查七年前的利得稅或薪俸稅,按稅局估算受查機構需預繳約70萬元,暫緩後則要預繳約30萬;而受查的記者或其家人按估算需預繳約100萬,惟暫緩後則預繳約9萬元。
而這些機構包括記協本身、《獨立媒體》、《法庭線》、《Hong Kong Free Press》、《爆炸頭》及《Renews》,另外據本台所知,亦包括一間在香港經營的小型獨立媒體。至於個人則大部是機構現任或前任負責人、董事或股東,亦有獨立機記者、機構負責人的家人,以及公司員工。記協主席鄭嘉如指出,雖然稅局指引指可針對行業審查,但在缺乏證據和事實支持的審核,無論甚麼動機亦不能夠接受,她質疑涉事機構同屬獨立及小型媒體,如與行業無關的話,是否純屬巧合?
鄭嘉如指,不少個案中,稅局的數據錯漏百出,然而小型媒體仍要費時間面對,情況令她焦慮,更擔心對新聞自由有負面影響。
【「離奇指控」層出不窮】
詳細報道
記協於周三(21日)召開記者會,指出自2023年底開始,有至少8個新聞機構、平台或團體,以及有20至記者或其家人,被稅務局審查七年前的利得稅或薪俸稅,按稅局估算受查機構需預繳約70萬元,暫緩後則要預繳約30萬;而受查的記者或其家人按估算需預繳約100萬,惟暫緩後則預繳約9萬元。
而這些機構包括記協本身、《獨立媒體》、《法庭線》、《Hong Kong Free Press》、《爆炸頭》及《Renews》,另外據本台所知,亦包括一間在香港經營的小型獨立媒體。至於個人則大部是機構現任或前任負責人、董事或股東,亦有獨立機記者、機構負責人的家人,以及公司員工。記協主席鄭嘉如指出,雖然稅局指引指可針對行業審查,但在缺乏證據和事實支持的審核,無論甚麼動機亦不能夠接受,她質疑涉事機構同屬獨立及小型媒體,如與行業無關的話,是否純屬巧合?
鄭嘉如指,不少個案中,稅局的數據錯漏百出,然而小型媒體仍要費時間面對,情況令她焦慮,更擔心對新聞自由有負面影響。
Re: 多家傳媒及記者被稅局查稅 記協主席交代事件|媒體創辦人 員工 獨立記者 自由身記者 無一倖免
傳媒被「查稅」|最少 8 媒體或其他機構被查稅 涉 20 名相關人士及父母、配偶
記協今下午召開記者會,主席鄭嘉如交代稅務局審核多家傳媒及記者事宜。鄭表示,至少八個媒體平台或機構或其創辦人,包括記協、《獨立媒體》、《法庭線》、《Hong Kong Free Press》、《Renews》、爆炸頭,以及 20 名新聞工作者及其家人,被稅務局覆查及追收早至七年前的稅款。
當中八間媒體或機構被稅務局估算短報收入,要求須預繳約 70 萬元稅款,部分獲暫緩後須預繳約 30 萬元稅。另 20 人被估算需預繳約 100 萬元,大部分人獲暫緩,合共要預繳約 9 萬元;未獲全部暫緩人士每年預繳幾百至最高的 5 萬多元。
鄭批評,不同媒體或記者在 6 、7 年前已交足稅項下,在沒有證據或合理理由被稅局估算短報收入、須預繳稅項,猶如「未審先罰」。對於建制平台質疑稅局查稅「天經地義」,她亦質疑指「香港呢個商業社會,係咪接受稅局唔按資料、證據就要預繳款項?一個普通打工仔,明明冇營商、冇公司都要預繳 6 位數利得稅?預繳完先審查,審查多年後發現冇欠款先歸還,咁係咪合理?」
鄭強調,記者本身收入微薄,如在沒有合理證據下須預繳高額稅項,面對無理指控還要花時間、金錢自證清白,對香港商業社會和制度信心有很大影響。她促稅局如認為有人逃稅,必須拿出正確的證據,強調「合理有據嘅調查,大家會配合接受,但如果而家話唔係用呢啲嚟做工具打壓媒體,有冇人信呢?」
記協今下午召開記者會,主席鄭嘉如交代稅務局審核多家傳媒及記者事宜。鄭表示,至少八個媒體平台或機構或其創辦人,包括記協、《獨立媒體》、《法庭線》、《Hong Kong Free Press》、《Renews》、爆炸頭,以及 20 名新聞工作者及其家人,被稅務局覆查及追收早至七年前的稅款。
當中八間媒體或機構被稅務局估算短報收入,要求須預繳約 70 萬元稅款,部分獲暫緩後須預繳約 30 萬元稅。另 20 人被估算需預繳約 100 萬元,大部分人獲暫緩,合共要預繳約 9 萬元;未獲全部暫緩人士每年預繳幾百至最高的 5 萬多元。
鄭批評,不同媒體或記者在 6 、7 年前已交足稅項下,在沒有證據或合理理由被稅局估算短報收入、須預繳稅項,猶如「未審先罰」。對於建制平台質疑稅局查稅「天經地義」,她亦質疑指「香港呢個商業社會,係咪接受稅局唔按資料、證據就要預繳款項?一個普通打工仔,明明冇營商、冇公司都要預繳 6 位數利得稅?預繳完先審查,審查多年後發現冇欠款先歸還,咁係咪合理?」
鄭強調,記者本身收入微薄,如在沒有合理證據下須預繳高額稅項,面對無理指控還要花時間、金錢自證清白,對香港商業社會和制度信心有很大影響。她促稅局如認為有人逃稅,必須拿出正確的證據,強調「合理有據嘅調查,大家會配合接受,但如果而家話唔係用呢啲嚟做工具打壓媒體,有冇人信呢?」
Re: 多家傳媒及記者被稅局查稅 記協主席交代事件|媒體創辦人 員工 獨立記者 自由身記者 無一倖免
傳媒被查稅|受查人士被「安插」商業登記 記協:好離奇、受查人𢲷晒頭
記協主席鄭嘉如表示,稅局評稅及指控屬離奇情況,其中有人沒有任何商業登記,卻被安插不屬任何機構或任何人的商業登記號碼;有新聞公司被審查未成立年份的利得稅;有人被估算短報的收入,比薪金多近兩倍;有人被指無報稅的事項,多年前已申報。有受查人坦言「𢲷晒頭」。
亦有人發現,稅務局評稅時將所有銀行帳戶的入帳均當作收入,沒有扣除任何開支,甚至將同一人或同一機構名下互相轉帳亦當作收入。此外,有受查人士提出反對後,親身或郵遞報稅表或反對信,稅局卻多次聲稱沒有收過。
鄭續指,最離奇是稅務局曾向部分人表示,補加評核收入沒有特別原因,亦沒任何資料或方程式為何如此估算;向另一些人則稱,由於 2018/19 年度有最多 2 萬元稅務寬免,現時要追加該年度評稅,便要高於 2 萬元才有暫繳稅項可收取,因此增加評核其收入數十萬元。
鄭以自己為例,她今年收到稅局追稅信,追收 2018/19 年度稅項。她指當時任職《香港01》 偵查組,月薪約 18,000 元,當年評核收入原約 23 萬元,只需付 3,958 元稅,但因當年有 2 萬元稅務寬免,終無須繳稅。但稅務局現稱她當年實際年收入為約 63 萬元,比當年評核收入多 40 萬、近兩倍。她提出反對,最終獲暫緩繳交全部款項,但批評「好多情況下,佢呢個 addiitonal assessment 係冇基於任何資料、任何證據同任何理由去提出」。
她亦指,有記者當年未結婚、無合併報稅的配偶同被審查,無使用父母免稅額之父母也被審查,包括鄭本人的父母,被審查薪俸稅、利得稅和差餉。
鄭強調,記者本身收入微薄,如在沒有合理證據下須預繳高額稅項,面對無理指控還要花時間、金錢自證清白,對香港商業社會和制度信心有很大影響。她促稅局如認為有人逃稅,必須拿出正確的證據,強調「合理有據嘅調查,大家會配合接受,但如果而家話唔係用呢啲嚟做工具打壓媒體,有冇人信呢?」
記協主席鄭嘉如表示,稅局評稅及指控屬離奇情況,其中有人沒有任何商業登記,卻被安插不屬任何機構或任何人的商業登記號碼;有新聞公司被審查未成立年份的利得稅;有人被估算短報的收入,比薪金多近兩倍;有人被指無報稅的事項,多年前已申報。有受查人坦言「𢲷晒頭」。
亦有人發現,稅務局評稅時將所有銀行帳戶的入帳均當作收入,沒有扣除任何開支,甚至將同一人或同一機構名下互相轉帳亦當作收入。此外,有受查人士提出反對後,親身或郵遞報稅表或反對信,稅局卻多次聲稱沒有收過。
鄭續指,最離奇是稅務局曾向部分人表示,補加評核收入沒有特別原因,亦沒任何資料或方程式為何如此估算;向另一些人則稱,由於 2018/19 年度有最多 2 萬元稅務寬免,現時要追加該年度評稅,便要高於 2 萬元才有暫繳稅項可收取,因此增加評核其收入數十萬元。
鄭以自己為例,她今年收到稅局追稅信,追收 2018/19 年度稅項。她指當時任職《香港01》 偵查組,月薪約 18,000 元,當年評核收入原約 23 萬元,只需付 3,958 元稅,但因當年有 2 萬元稅務寬免,終無須繳稅。但稅務局現稱她當年實際年收入為約 63 萬元,比當年評核收入多 40 萬、近兩倍。她提出反對,最終獲暫緩繳交全部款項,但批評「好多情況下,佢呢個 addiitonal assessment 係冇基於任何資料、任何證據同任何理由去提出」。
她亦指,有記者當年未結婚、無合併報稅的配偶同被審查,無使用父母免稅額之父母也被審查,包括鄭本人的父母,被審查薪俸稅、利得稅和差餉。
鄭強調,記者本身收入微薄,如在沒有合理證據下須預繳高額稅項,面對無理指控還要花時間、金錢自證清白,對香港商業社會和制度信心有很大影響。她促稅局如認為有人逃稅,必須拿出正確的證據,強調「合理有據嘅調查,大家會配合接受,但如果而家話唔係用呢啲嚟做工具打壓媒體,有冇人信呢?」
Re: 多家傳媒及記者被稅局查稅 記協主席交代事件|媒體創辦人 員工 獨立記者 自由身記者 無一倖免
傳媒被查稅|記協連續兩年被查稅 要求預繳 58 萬 揭稅局多項錯漏 去年底回覆後無回音
記協今開記者會交代,稅務局審核至少八個媒體平台或機構或其創辦人,以及 20 名新聞工作者及其家人,涉及被稅局覆查及追收早至七年前稅款。記協亦在被追稅之列。鄭嘉如指,記協 2023 年 11 月開始被稅局審查,被要求繳付 45 萬元稅項,記協獲部分暫緩,須繳交 30 萬元。鄭續指,其後與稅局會面,回答其問題、嘗試進行協議,對方亦有給予數據,但「入面搵到好多錯處」,包括聲稱沒有收到報稅表。
鄭續指,要逆向證明稅局「錯咗啲乜」,需相當的工程和時間,最終記協於 2024 年底回覆稅局認為正確的計算方式,惟其後稅局「完全無回覆」。至今年 3 月,稅局再追收記協 2018/19 年度的稅項,要求繳交 13 萬元,記協提反對後獲全部暫緩 。
鄭指,留意到有媒體稱記協逃稅,認為「完全係抵毀、用虛假訊息抹黑我哋」,又指在新聞行業,記者或機構的誠信非常緊要,如「貿貿然」審查指短報收入及要求預繳,「其實唔需要任何調查,已可影響公眾對一個機構或新聞記者嘅誠信印象。」
#香港記者協會 #鄭嘉如 #記者被查稅 #新聞自由 #獨立媒體 #法庭線 #ReNews #HKFP #爆炸頭
記協今開記者會交代,稅務局審核至少八個媒體平台或機構或其創辦人,以及 20 名新聞工作者及其家人,涉及被稅局覆查及追收早至七年前稅款。記協亦在被追稅之列。鄭嘉如指,記協 2023 年 11 月開始被稅局審查,被要求繳付 45 萬元稅項,記協獲部分暫緩,須繳交 30 萬元。鄭續指,其後與稅局會面,回答其問題、嘗試進行協議,對方亦有給予數據,但「入面搵到好多錯處」,包括聲稱沒有收到報稅表。
鄭續指,要逆向證明稅局「錯咗啲乜」,需相當的工程和時間,最終記協於 2024 年底回覆稅局認為正確的計算方式,惟其後稅局「完全無回覆」。至今年 3 月,稅局再追收記協 2018/19 年度的稅項,要求繳交 13 萬元,記協提反對後獲全部暫緩 。
鄭指,留意到有媒體稱記協逃稅,認為「完全係抵毀、用虛假訊息抹黑我哋」,又指在新聞行業,記者或機構的誠信非常緊要,如「貿貿然」審查指短報收入及要求預繳,「其實唔需要任何調查,已可影響公眾對一個機構或新聞記者嘅誠信印象。」
#香港記者協會 #鄭嘉如 #記者被查稅 #新聞自由 #獨立媒體 #法庭線 #ReNews #HKFP #爆炸頭
Re: 多家傳媒及記者被稅局查稅 記協主席交代事件|媒體創辦人 員工 獨立記者 自由身記者 無一倖免
傳媒被查稅|鄭嘉如七年前入息$23萬 被追加至$63萬要求預繳稅 $4.7 萬 反對後獲暫緩
記協主席鄭嘉如表示,稅局評稅及指控屬離奇情況,其中有人沒有任何商業登記,卻被安插不屬任何機構或任何人的商業登記號碼;有新聞公司被審查未成立年份的利得稅;有人被估算短報的收入,比薪金多近兩倍;有人被指無報稅的事項,多年前已申報。有受查人坦言「𢲷晒頭」。
鄭在記者會以自己為例,展示今年收到稅局的追稅信,追收 2018/19 年度稅項。她指當時任職《香港01》 偵查組,月薪約 18,000 元,當年評核收入原約 23 萬元,只需付 3,958 元稅,但因當年有 2 萬元稅務寬免,終無須繳稅。但稅務局現稱她當年實際年收入為約 63 萬元,比當年評核收入多 40 萬、近兩倍。她提出反對,最終獲暫緩繳交全部款項,但批評「好多情況下,佢呢個 addiitonal assessment 係冇基於任何資料、任何證據同任何理由去提出」。
她亦指,有記者當年未結婚、無合併報稅的配偶同被審查,無使用父母免稅額之父母也被審查,包括鄭本人的父母,被審查薪俸稅、利得稅和差餉。
鄭強調,記者本身收入微薄,如在沒有合理證據下須預繳高額稅項,面對無理指控還要花時間、金錢自證清白,對香港商業社會和制度信心有很大影響。她促稅局如認為有人逃稅,必須拿出正確的證據,強調「合理有據嘅調查,大家會配合接受,但如果而家話唔係用呢啲嚟做工具打壓媒體,有冇人信呢?」
#香港記者協會 #鄭嘉如 #記者被查稅 #新聞自由 #獨立媒體 #法庭線 #ReNews #HKFP #爆炸
記協主席鄭嘉如表示,稅局評稅及指控屬離奇情況,其中有人沒有任何商業登記,卻被安插不屬任何機構或任何人的商業登記號碼;有新聞公司被審查未成立年份的利得稅;有人被估算短報的收入,比薪金多近兩倍;有人被指無報稅的事項,多年前已申報。有受查人坦言「𢲷晒頭」。
鄭在記者會以自己為例,展示今年收到稅局的追稅信,追收 2018/19 年度稅項。她指當時任職《香港01》 偵查組,月薪約 18,000 元,當年評核收入原約 23 萬元,只需付 3,958 元稅,但因當年有 2 萬元稅務寬免,終無須繳稅。但稅務局現稱她當年實際年收入為約 63 萬元,比當年評核收入多 40 萬、近兩倍。她提出反對,最終獲暫緩繳交全部款項,但批評「好多情況下,佢呢個 addiitonal assessment 係冇基於任何資料、任何證據同任何理由去提出」。
她亦指,有記者當年未結婚、無合併報稅的配偶同被審查,無使用父母免稅額之父母也被審查,包括鄭本人的父母,被審查薪俸稅、利得稅和差餉。
鄭強調,記者本身收入微薄,如在沒有合理證據下須預繳高額稅項,面對無理指控還要花時間、金錢自證清白,對香港商業社會和制度信心有很大影響。她促稅局如認為有人逃稅,必須拿出正確的證據,強調「合理有據嘅調查,大家會配合接受,但如果而家話唔係用呢啲嚟做工具打壓媒體,有冇人信呢?」
#香港記者協會 #鄭嘉如 #記者被查稅 #新聞自由 #獨立媒體 #法庭線 #ReNews #HKFP #爆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