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衰退下或掀最大失業潮】
詳細報道
1222萬大學畢業生即將步入社會,然而,在嚴重的經濟衰退下,大學生失業率恐再創新高。中國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就業保障措施,但體制障礙仍讓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難以解決。一名赴歐留學的中國學生形容,他們這一代是「失落的一代」。
中國全國兩會期間,前中國政協委員、《央視》知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多個場合為年輕人發聲。他指如今的年輕人是社會上真正的弱勢群體,極需政策扶持,建議提高年輕人的福利待遇,包括提高個稅起徵點、確保「靈活就業人員」的社保不中斷等。
根據中國教育部的預測,2025年將有1222萬名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,較2024年的1179萬和2023年的1158萬持續攀升。
早在2023年的畢業季,中國經歷3年嚴格疫情管控後,經濟陷入大蕭條,被稱為「最難畢業季」。為了應對就業壓力,各大學甚至開始「造假」就業率,官方公布的2023屆畢業生就業率為55.7%;但內部文件顯示,即使是上海這樣的經濟中心,應屆生的實際就業率也不足3成。
清華大學退休教授李楯對本台表示,近來有來自清華、北大等頂尖高校的學生,向他傾訴對就業前景的憂慮。他回憶,2000年初這些學校的畢業生還是企業爭相搶聘的對象,後來逐漸轉變為主動求職,如今則是陷入普遍的就業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