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訴專員公署維持「刪」資料決定:確保內容合時 前調查人員:歪理,當公眾白痴
發表於 : 週二 5月 20, 2025 3:20 pm
申訴專員公署維持「刪」資料決定:確保內容合時 前調查人員:歪理,當公眾白痴
全文:https://tinyurl.com/ysku6hv7
申訴專員公署上周(16日)被傳媒揭發在網站刪除過去多年資料,主動調查報告、年報只剩過去三年紀錄,詳列市民投訴的「《公開資料守則》個案欄目」更全部移除。事件曝光後惹來跨黨派議員質疑。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亦在傳媒人林妙茵的社交媒體留言,指「良好的政府管治須重視透明度、公眾參與和問責性。政府政策局和部門、公營機構以及獨立委員會發表的報告和調查結果具重要參考作用。這些資料對做公共政策研究的學者和授課老師/教授們都很重要。除非有特殊原因,必須妥為保存及容易讓公眾查閱。」
公署事隔數日始發稿公開回應,指公署目的是為「確保網站內容準確及時」,又指公署於 2022 年亦曾更新網占,當時保留近十年的調查報告。署方又指近年予政府部門建議「一般在兩年多內已獲得落實」,故 2023 年 4 月前的調查報告「已不合時宜,甚或對公眾有所誤導」。
前調查人員:歪理,當公眾係白痴
有不願具名、已離職的前公署調查人員,反對有關做法,認為無異於「刪走歷史」。他形容署方回應是「歪理」,指「第一個感覺係拉前專員落水,講到 2022 年同今次一樣,其實係唔一樣,當公眾係白痴」。對方強調 2022 年的網站更新保留十年報告,當時亦無刪除年報、新聞稿以至《公開資料守則》欄目等等,明顯是很大分別。
對方又反駁署方聲稱政府部門「一般」兩年就落實建議,指按此邏輯是否應保留未予落實的建議和報告?他舉例指 2014 年時任申訴專員黎年,在調查本地公開資料及檔案管理制度後,在調查報告建議訂立《檔案法》和《資訊自由法》,有關建議多年未落實,「係好應該畀公眾知道公署曾經有此立場,然後監察」。翻查資料,黎年當年在記者會曾指,若公眾想維持歷有紀錄、知道前人制訂政策考慮,「要靠歷史文件給我們答案」,又指人會說謊、但文件和檔案不能說謊。
該人員強調署方一直秉持公眾知情權作為重要原則,促請公署重新將內容上載,讓公眾知悉往日調查成果,直言「係好係壞,係讚係踩,都係畀公眾知情同監察嘅歷史嚟。」
全文:https://tinyurl.com/ysku6hv7
申訴專員公署上周(16日)被傳媒揭發在網站刪除過去多年資料,主動調查報告、年報只剩過去三年紀錄,詳列市民投訴的「《公開資料守則》個案欄目」更全部移除。事件曝光後惹來跨黨派議員質疑。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亦在傳媒人林妙茵的社交媒體留言,指「良好的政府管治須重視透明度、公眾參與和問責性。政府政策局和部門、公營機構以及獨立委員會發表的報告和調查結果具重要參考作用。這些資料對做公共政策研究的學者和授課老師/教授們都很重要。除非有特殊原因,必須妥為保存及容易讓公眾查閱。」
公署事隔數日始發稿公開回應,指公署目的是為「確保網站內容準確及時」,又指公署於 2022 年亦曾更新網占,當時保留近十年的調查報告。署方又指近年予政府部門建議「一般在兩年多內已獲得落實」,故 2023 年 4 月前的調查報告「已不合時宜,甚或對公眾有所誤導」。
前調查人員:歪理,當公眾係白痴
有不願具名、已離職的前公署調查人員,反對有關做法,認為無異於「刪走歷史」。他形容署方回應是「歪理」,指「第一個感覺係拉前專員落水,講到 2022 年同今次一樣,其實係唔一樣,當公眾係白痴」。對方強調 2022 年的網站更新保留十年報告,當時亦無刪除年報、新聞稿以至《公開資料守則》欄目等等,明顯是很大分別。
對方又反駁署方聲稱政府部門「一般」兩年就落實建議,指按此邏輯是否應保留未予落實的建議和報告?他舉例指 2014 年時任申訴專員黎年,在調查本地公開資料及檔案管理制度後,在調查報告建議訂立《檔案法》和《資訊自由法》,有關建議多年未落實,「係好應該畀公眾知道公署曾經有此立場,然後監察」。翻查資料,黎年當年在記者會曾指,若公眾想維持歷有紀錄、知道前人制訂政策考慮,「要靠歷史文件給我們答案」,又指人會說謊、但文件和檔案不能說謊。
該人員強調署方一直秉持公眾知情權作為重要原則,促請公署重新將內容上載,讓公眾知悉往日調查成果,直言「係好係壞,係讚係踩,都係畀公眾知情同監察嘅歷史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