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頁 (共 1 頁)

【疫後首個「雙11」成績】 【電商與民間大數據兩極化】

發表於 : 週二 11月 14, 2023 4:56 pm
emily
【疫後首個「雙11」成績】
【電商與民間大數據兩極化】

曾是中國消費力奇蹟的「雙11」,在踏入第15個年頭,雖然主要電商平台均表示,今年的銷情有增長,但中國媒體和網民均以「冷清」收官,「雙11冷清的原因」更成為微博熱搜,探討神話不再的原因。分析指,「雙11」是中國民眾消費能力的晴雨表,現時中國經濟差,民眾都過緊日子,「雙11」神話不再,反映民眾對前景缺乏信心,而實體經濟比電商經濟經營更慘。

被視為中國年度消費盛事的「雙11」剛結束,阿里巴巴旗下的「淘寶天貓」和其競爭對手「京東」,連續第2年沒有公布具體商品交易總額,以品牌成交額代替。中國國家郵政局周日(12日)稱,「雙11」共收到快遞包裹6.39億件,年增15.76%。

但民間有不同看法,多個中國媒體和財經評論博客均引述星圖數據的資料,表示在11月10至11日,全網總銷售額為2776億元,年減9.75%。《第一財經》參考百度指數,更顯示「雙11」熱度一年不如一年,搜尋量不斷下降,更形容今年是「冰點」,搜尋量同比下降60%。「今年雙11冷清的原因」一度登微博熱搜,有博主解釋,為何今年沒有被「雙11」的折扣打動。

博主「曲阜灶頭的甜」說:「我今天剛發完工資,摸一摸口袋,只剩下1200,有人問我是甚麼支撐我,在這個燈紅酒綠、物慾橫流的世界,依然能夠保持一份冷靜 和無動於衷,我告訴你,那是因為窮的清醒。」

微博和小紅書也有不少人主張理性消費,有博客呼籲不要貪一時之快,讓自己變成電商宰割的肥羊。

但有中國媒體周一(13日)報道「雙11」的好消息,表示有「直播一哥」稱號的李佳琦,在今年「雙11」的總銷售額超250億元人民幣,不過很快被李佳琦的公司否認,李佳琦亦沒有在直播公布相關數據,消息屬捏造和嚴重不實。

時事評論人季風表示,有留意今年「雙11」的情況,估計李佳琦的消息,是有人想為今年冷清的「雙11」,製造不切實際的假象,但廣大的民眾均清楚中國經濟差的事實,即使李佳琦不作澄清,民眾也不會相信,因為很多人也在過緊日子。

他表示,今年初從北京回鄉,不少做生意的朋友都表示經營困難,形容實體經濟狀況比平台經濟更差。

季風說:「我今年走了七、八個省,見了一、兩百個做生意的朋友,只有一個說有賺錢,其他均在訴苦,說生意不好做。那天我去的時候,有供應商正在問酒廠的朋友,能不能先給幾十萬,還給他救急。」

經濟學家司令表示,今年是疫情後首個「雙11」,原本各界均期待,借電商的綽頭活動,重新展示中國人的強勁消費力,但事與願違,除了是與經濟環境差有關,也與消費者心態改變有關。

司令說:「更多的人還是希望把錢留住,等有一些重大變故的時候,用作急用而不是超前消費。雙11的就是中國老百姓消費能力的晴雨表,暗淡堪憂,以後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。中國消費者神話般的購買力,基本上就消失了。」

司令又表示,「雙11」的表現難以突破,也與阿里巴巴近年來逐漸被國有化有關,在國企欠效率和創新的管理下,市場規劃和推廣難以像以往有創造力,沿用多年的銷售模式 ,難以吸引還有消費力的消費者消費。

記者:陳子非(普通話組)

#雙11
#中國經濟
#晴雨表